▲大陸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圖/翻攝微博,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安徽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建設近日取得關鍵突破,其主機關部件「杜瓦底座」研製成功並順利完成交付,成功安裝於BEST裝置主機大廳內,象徵項目主體工程建設進入新階段。消息曝光後,資本市場上,大陸核電概念股合鍛智能、融發核電等今(9)日均開出漲停板的亮眼成績。
《網易新聞》報導,BEST裝置是我國正在建設的燃燒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平台,採用緊湊高場超導托卡馬克技術,計劃兩年後建成並於全球首度實現聚變能發電演示。
大陸相關領域專家認為,若「BEST」成功點亮第一盞「聚變燈」,將代表大陸在清潔能源技術上的領先地位,推動聚變能源從實驗室邁向商業應用。
自2025年起,大陸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先後傳出好消息,其中,EAST實現1億度高溫長脈衝運行,「中國環流三號」達到原子核溫度1.17億度,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亦於7月成立,成為推進工程化與商業化的主體。《原子能法》也明確提出支持受控熱核聚變研發,四川、浙江等地陸續將其納入戰略產業規劃。
在政策與技術雙輪推動下,多家核能及能源相關企業積極佈局,合锻智能承製BEST真空室並取得多項核心工藝突破;永鼎股份子公司開發新型高場超導帶材;西部超導掌握NbTi線材工程化技術,產品性能已達ITER國際標準。
分析指,大陸正加速朝向「全鏈條聚變產業化」邁進,可控核聚變的商轉將有望引領新一輪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