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醫師蕭捷健分享,若是低碳飲食執行錯誤,恐怕會導致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40%。(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減重醫師蕭捷健在臉書發文指出,最新刊登於《Diabetes Care》的哈佛長期研究,追蹤近20萬人、長達30年,結果顛覆許多人對「低碳飲食」的印象。研究發現,若低碳飲食執行方式錯誤,不僅無法預防糖尿病,反而可能讓罹病風險增加超過40%,等於是「預約糖尿病的門票」。
蕭醫師以兩位虛構角色舉例:「培根先生」為了減重,戒掉米飯與麵包,三餐充滿培根、牛排、起司與炸雞,看似健康低碳,實際上糖尿病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4%;相對地,「好碳小姐」以橄欖油、魚肉、豆腐搭配大量蔬菜與少量糙米,風險反而降低16%。他提醒,這項研究顯示短期體重減輕不代表健康改善,長期卻可能因高脂低纖飲食導致發炎與胰島素失靈。
針對如何正確執行低碳飲食,蕭醫師建議可採「碳水循環」策略,透過四大原則達到平衡:
一、【蛋白質升級】–將部分紅肉改為植物性蛋白,如以香煎豆腐、毛豆取代培根與牛排。
二、【油脂升級】–用橄欖油、酪梨、堅果替代奶油與豬油,補充好油促進代謝。
三、【碳水升級】–選擇糙米、地瓜、藜麥、豆類等全穀物,富含纖維有助穩定血糖。
四、【低碳平衡】–高碳飲食隔天可短期低碳調整,不需長期完全戒碳。
他強調,「高品質、以植物性蛋白為主的低碳飲食」才是長期穩血糖、延緩老化的正確做法,千萬別為了短期體重變輕,犧牲長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