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村水保署南投副分署長陳存凱說明葡萄藤廢枝化身成黑金過程。(圖/記者唐詠絮翻攝,以下同)
記者唐詠絮/彰化報導
隨手丟棄的葡萄藤,竟能搖身變成價值上億的「黑金」產業!彰化縣的溪湖鎮與大村鄉是全台重要的葡萄產區,每年修剪後產生高達6,000公噸的廢棄葡萄藤枝條,面臨焚燒或丟棄的命運。如今,在農業部農村水保署的輔導下,這些廢棄物透過創新技術華麗變身成生物炭,不僅成為園藝寶物、環保燃料,更催生出潛力驚人的碳循環經濟,預計年產值可望突破2.4億元。
▲農業部農村水保署輔導「順達窯業」,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座能同時「燒磚與碳化」的新型窯爐創造2.4億產值。
除了葡萄藤,加上田尾、永靖等苗圃區的木質農業廢棄物,彰化每年約有2萬多公噸的廢棄枝條亟待處理。為解決此問題,農業部農村水保署輔導花壇鄉橋頭社區的「順達窯業」,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座能同時「燒磚與碳化」的新型窯爐。
▲葡萄藤經由窯燒製成生物炭,通過SGS檢驗。
這項創新技術的核心在於「高溫碳化」。將廢棄的葡萄藤、芭樂枝條等農業剩餘資材送入窯中,經過高溫處理後,能轉化為重量僅剩原料30%的「生物炭」。這些黑亮亮的顆粒,便是整個循環經濟的關鍵主角。經過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檢測,其產品不含有害物質,並通過SGS食品級安全檢驗,品質與安全性備受肯定。
▲大村鄉公所清潔隊載運廢葡萄枝,藉由窯燒創新再利用。
花卉業者阮裕程分享實際使用經驗,指出生物炭能吸附有害物質及肥料,發揮類似「緩釋肥」的效果,有助於提高植物生長質量和延長花期。蝴蝶蘭業者蕭英哲更進一步透露,他們開發出一種加入生物炭的新型預注型栽培介質,不僅通氣性佳,更能使蝴蝶蘭的栽培成本降低20%以上,同時有效降低碳足跡。
此外,生物炭也被製成餐飲業的燒烤燃料,甚至在中秋節時,做成應景的「心型木炭」禮盒,成為市場上的熱門商品,真正實現了「垃圾變黃金」的願景。這項創新模式,帶來的效益遠超乎想像。
▲廢棄葡萄藤化身成生物炭,製成心型木炭,成為燒烤界的熱門商品。
順達窯業指出,以目前兩座窯的產能,每年可處理150至240公噸的廢棄枝條,產出約50至80公噸的生物炭。光是處理150噸的葡萄枝,就能創造約600萬元的經濟價值。若能全面處理大村鄉的6,000噸葡萄枝,預估產值將驚人地達到2.4億元,同時還能減少185至30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不僅為農民開拓了新的收入來源,更為農村的ESG永續發展立下了嶄新的典範。
▲農業部農村水保署南投副分署長陳存凱(左)與順達窯業副總張澄淵(右)。
農業部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副分署長陳存凱強調,這項計畫完美展現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無限潛力。透過科技創新,將原本的環境負擔轉化為兼具環保與經濟效益的資源,為台灣農業的永續未來開創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植物可加入葡萄枝製成的生物炭能吸附有害物質及肥料,發揮類似「緩釋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