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人力荒和校事會議檢舉浮濫問題,成為南投縣議會總質詢焦點議題。(圖/翻攝「林儒暘」臉書粉專,下同)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少子女化浪潮不但讓基層學校學生人數越來越少,又面臨找不到年輕老師的新危機;南投縣民意代表指出,校園事件處理會議成案氾濫,現在連「功課太多」跟「功課太少」都能被讓老師遭到檢舉,導致教育新血逃亡潮,縣府教育處回應,若為匿名檢舉且未具體陳述事實,學校可不予受理,也將建請教育部檢討修正處理機制或爭取修法。
南投縣議會第20屆第6次定期會21日縣政總質詢議程,輪由簡千翔、林儒暘、洪明科、林芳伃、蔡宗智、石慶龍、全文才、莊士傑8位議員聯合質詢,教育議題成為關切焦點。
林儒暘指出,目前師資培育體系中,修教程的學生不到五成,真正願意投入教職的更只剩一、兩成。30歲以下的老師在國小的佔比不到10%,顯示教育現場正面臨人才流失危機。老師曾經是充滿尊嚴的職業,如今卻顯得卑微,原因就在檢舉氾濫的校事會議。
林儒暘認為,校事會議制度原為保障學生與教師雙方權益,只要有投訴,學校幾乎都會召開,實務上卻變成「濫訴平台」:舉凡老師沒接到家長電話、管教太嚴,結果就被家長投訴或被要求一再接受訪談調查,且並非由專業人士調查、三人就可定生死,「簡直是開玩笑!」老師長期下來疲於應付投訴,因此不敢嚴格要求學生、只想「平安下班」,導致教育現場已達崩潰臨界點。
▲▼南投縣教育處表示,學校針對匿名檢舉可不受理。(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林儒暘強調,學校是辦學不是辦案的地方,校事會議應該廢除,另要求縣府對匿名的投訴,指示學校可不受理;同一事件經終結處理,不得重複受理;建議中央修法,讓「投訴不成立者」應負擔部分費用,建立投訴成本;支持學校針對不聽老師管教的孩子落實停學機制,保障其他孩子的受教權益。
許淑華回應,校事會議(校園事件處理會議)制度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實施後,縣府教育處已接獲很多老師、學校及教師團體反映,出現投訴調查「高受理、高啟動、高成本」且讓老師們疲於應付的亂象,確實造成不少老師失去教學的信心與熱情;教育處表示,將通告各校依據《行政程序法》規定,若為匿名檢舉且未具體陳述事實,學校可不予受理,避免檢舉氾濫。
教育處承諾,也會透過縣籍立委促請教育部具體研究了解,成案的校事會議檢舉案件,最後對老師做出處分的比例若偏低,就應檢討在龐大的校事會議調查審議行政、經費成本下,是否有更適切、更合理、更有效率的校園事件處理機制,並爭取在立法院修法時特別重視考量;許淑華說,縣府也會透過輔導機制,讓老師的情緒能得到更好的出口,多鼓勵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