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水未退的小聚居地只是整個百色困境的縮影。(圖/翻攝澎湃新聞)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廣西百色連遭三個颱風「樺加沙」、「博羅依」及「麥德姆」侵襲重創,多地出現嚴重內澇,部分村莊泡水超過半個月仍未退去,村民房屋受損、莊稼腐爛,年復一年的災害在今(2025)年更加嚴重,使得許多務農村民心灰意冷,更有人無奈感嘆,「明年不想再種了,今年又白幹了。」

▲村民利用簡易的自製水上載具移動。(圖/翻攝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報導, 廣西百色市遭遇持續強降雨,多個村鎮出現嚴重內澇。洪水淹沒道路,漫入田地,湧進房屋,將村莊浸泡水中。當地為喀斯特地貌,一些村莊位於窪地,四面環山,形如「鍋底」,地下河密佈。
當地在往年逢強降雨,位於「鍋底」的村莊便容易積水,但憑藉溶洞滲排等,積水很快退去。然而這一次,洪水卻遲遲未退。
數據顯示,百色全市共有365處內澇點,截至22日中午,仍有69處未退水。受災村民這些日子忙著清理滿屋泥漬、打撈倒塌的農具與枯黃莊稼。對許多人而言,重啟生活的過程艱難而漫長。
玉萍(化名)家的房子在村子前排且地勢低窪。9月30日,積水開始湧入屋內,當時只有她七旬父母在家。老人起初還不慌張,邊搬糧食上樓邊趕牛馬上山,但到10月3日,水勢驟漲,眼看淹到二樓轉角,只能急忙打電話給在南寧打工的女兒。
玉萍表示,踩著水回家時,路上積水已經過膝,車進不來,只能步行,那晚與家人整夜搬傢俱,「外面風雨交加,房子就像飄在水上。」

▲積水遲遲未退,甘蔗田全泡在水裡。(圖/翻攝澎湃新聞)
靖西市龍臨鎮龍明村村民阿琳(化名)說,全屯約四十戶人家,每戶有兩三畝地,這次「幾乎家家受災」。她指著被淹的田地說,甘蔗和水稻全泡在水裡,「水面上漂著稻草,以前大家會把稻草紮好曬乾,這次都來不及。」
阿琳的鄰居阿梅(化名)已連續三年受災,前年種稻全毀便改種甘蔗,結果仍被淹,只能無奈地嘆道,「今年又白幹了!」她苦笑說,已經萌生放棄念頭,「不想再種地了,白費力氣。」

▲當地村民把傢俱及用品搬到屋頂曬。(圖/翻攝澎湃新聞)
雖然阿琳安慰母親「可能只是氣話」,但她也承認,如今的村民收入幾乎全靠農作,一旦土地失收,生活便陷入困境。
洪水未退的田地,如今竟成了臨時「釣魚場」,村民靠捕魚度日,等待水位下降。阿琳說,水退後雜草會先長出,「人還是會再種,畢竟生活得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