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克膜之父巴列特病逝,享壽86歲。(圖/翻攝自ELSO官網)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被譽為「葉克膜之父」的美國醫學家羅伯特.H.巴列特(Robert H. Bartlett),於10月20日病逝於密西根州安娜堡的家中,享壽86歲。其家屬證實,巴列特長年與疾病對抗,最終在親人陪伴下安詳離世。外媒《紐約時報》指出,他一生致力於研發體外維生系統(ECMO),挽救全球超過26萬名重症病患的生命。
巴列特1939年出生於密西根州,父親同樣是醫師。他在密西根大學取得醫學學位,後於波士頓兒童醫院接受胸腔外科訓練。1960年代起,他投入研究如何讓心肺功能暫時「休息」並修復損傷,逐步開發出「葉克膜」技術。1971年,他獲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成功讓首名成年患者存活;1975年更成功救回一名肺衰竭新生兒,成為醫學史上重要里程碑。
1980年,他回到母校密西根大學任教並成立「體外生命支持組織」(ELSO),建立全球葉克膜臨床資料庫。根據ELSO統計,目前全球66個國家、約800家醫院提供葉克膜治療,至今已記錄超過10萬名患者成功脫離危重。葉克膜也在2009年H1N1流感與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成為「最後救命神器」。
葉克膜的運作原理,是利用體外管路模擬心臟幫浦與人工肺,將血液導出體外、加氧後再回流體內,讓心肺獲得休息。這項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急性呼吸衰竭、心臟驟停及移植等待患者,讓過去死亡率高達八成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如今存活率翻轉至八成。
巴列特除醫學貢獻卓著,亦在晚年投入文學創作,出版多本醫療小說。他的女兒凱倫表示,父親最大的驕傲不是發明,而是「那些能因此活下去的生命」。密西根大學也在聲明中哀悼指出,「他將科學化為愛的延續,醫學界永遠懷念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