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圖/路透社)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牽動集體自衛權的答辯,引爆中國強烈反彈,日中衝突升溫。為避免情勢持續惡化,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金井正彰預計18日與中國外交部官員展開協商。高市政權希望透過外交管道為這場風波降溫,但在中方高壓立場下,情勢能否冷卻仍相當不明朗。
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答詢中指出,若台灣遭到武力攻擊,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引發中國多次要求日方撤回答辯,並接連祭出反制措施。北京除了罕見呼籲中國民眾避免前往日本、慎重規劃留學,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更因在社群上留下「斬首高市」等言論掀起輿論震動。
在強硬表態與外交應對兩頭燒之下,金井正彰17日飛往北京,預計18日與中國外交部官員展開協商,而此行成為高市政權的關鍵一步。據NHK報導,金井將在會談中重申,高市的答辯並未改變日本既有立場,且即便雙方觀點不同,也不應影響日中間的人員往來。同時,他也會再度對薛劍的貼文提出嚴正抗議,要求中方採取適切處置。
然而,中方態度暫無軟化跡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7日再次要求日本撤回發言,並聲稱對自家國民發出旅遊警示完全合理,理由是日本近期發生多起針對中國公民的犯罪事件,但並未提出具體案例。毛寧並透露,22日在南非舉行的G20峰會期間,李強總理沒有與日本領導人會面的計畫。
《時事通訊》報導指出,日方原本期待本月日本水產品恢復輸往中國後,雙邊關係能逐步回溫,未料又因「台灣有事」議題急轉直下。自民黨內部也有人憂心,若放任事態延燒,中國可能祭出更多反制。加上中國多家旅行社已暫停銷售日本旅遊產品,影響正迅速擴散。
日本政府高層坦言,當前氣氛明顯過熱,如何在保持國家立場與避免外交對抗之間取得平衡,成為高市政權當前最大考驗。多名官員也示警,此類爭端不可能在「幾天或幾週內」解決,短期內情勢恐仍難看到明確的降溫訊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