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哈爾西號(DDG 97)於2024年5月8日通過台灣海峽。(圖/美國海軍)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面對中國可能擴大施壓,美國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DD)17日提出最新建議,主張美軍應提前演練護航行動,甚至協助前往台灣的商船「換掛美國國旗(reflag)」,以嚇阻北京採取「灰色地帶」封鎖;同時建議台灣加強核能韌性、提升LNG來源多元化,並尋求日本戰備庫存能源援助。
根據《中央社》報導,FDD今年夏天曾與台電等單位在台灣進行兵棋推演,模擬中國如何從外交施壓、經濟封鎖一路升級到切斷台灣能源進口。後續團隊也與美國國會幕僚、歐洲官員及能源產業代表進行系列推演,並在華府正式公布《中國對台能源命脈的脅迫:一場台灣與西方都輸不起的博弈》報告。
建議美艦護航、商船「換旗」
報告指出,美國海軍應優先規劃「商船換掛美國國旗」的可行性,同時展開護航、商船護送等操演,以展現備戰態勢。FDD強調,此舉可向北京傳達明確訊息:若中國企圖以灰色地帶手段封鎖台灣,美國將不會袖手旁觀。
報告也建議,美方可透過外交、政治與金融工具,協助台灣推動能源基礎建設,並參考「歐洲能源安全與多元化法」(European Energy Security and Diversification Act),將台灣列為受益國,以強化雙邊能源安全合作。
LNG來源多元化:卡達受中國牽制、日方庫存可補位
台灣目前約3成液化天然氣(LNG)仰賴卡達,但FDD評估卡達容易受到中國影響,風險不容忽視。日本身為區域最大LNG進口國,擁有戰略性庫存,可望在卡達供應受阻時,對台灣提供短期補充。
此外,報告建議台灣應購置自有LNG運輸船,同時增加自美國採購LNG,不僅能提升能源安全,也有助推進台美政治關係。
強化核能韌性 推動SMR成重點
台灣缺乏化石燃料,一旦供應受阻,能源冗餘至關重要。報告呼籲,台灣應同時保留傳統核電廠選項,並積極投資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甚至重新審視重啟核電的立法可能性。
經濟部上月25日也指出,會持續追蹤國際先進核能技術,包括SMR的安全性及核廢料解決方案;若未來技術成熟並獲得社會共識,不會排除任何有助達成淨零排放的方案。
兵推揭弱點 美退役少將:美台都準備不夠
報告主筆之一、前美國海軍少將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直言,台灣未全面因應能源危機的原因之一,是美方過去也沒做好準備。他以「換旗」為例說,他必須另外找外部專家與英國海軍退役准將歐利佛(Peter Olive)完成研究,因為「美國能源部、財政部、商務部根本沒思考過,為提升台灣韌性應該做什麼」。
他也點出台灣的核能政策帶有政治決定因素,與提升韌性的邏輯相悖。
蒙哥馬利在美軍服役長達32年,曾任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作戰主任、「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戰鬥群指揮官、美國歐洲司令部計畫與戰略副主任,並在賓州大學及牛津大學取得研究所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