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上月與高市早苗見面時,2人互相握手。(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引發的中日外交風波持續延燒,東京國際基督大學(ICU)國際關係教授納吉(Stephen R. Nagy)認為,北京刻意將高市的國安論點扭曲為軍國主義,但若日本不被牽著鼻子走,靠著4項策略巧妙反擊,將能夠加速世界遠離中國的趨勢。
納吉投書日媒《President Online》指出,古代中國有趙高「指鹿為馬」,現在北京也在做同樣的事,「將高市首相務實的安保論點,偷換成軍國主義。」而中國反應過度的原因也很簡單,正是因為高市拋棄了日本傳統的「戰略模糊」態度,但這其實反映了當前日本民意,根據去年10月的內閣府調查,對中國不抱親近感的比例達到85%歷史新高。
納吉認為,中國一系列施壓行動具有4大意圖,首先是經濟方面殺雞儆猴,警告各國若觸犯北京敏感話題將招致報復;其次是讓高市盡快下台,重現2006至2012年日本更換6名首相的政治混亂局面;接著是挑撥離間,利用「日本回歸軍國主義」的宣傳,影響那些正與日本深化安保合作的東南亞國家;最後則是轉移國內民眾不滿,包括青年失業率超過20%、房地產泡沫破裂、地方政府債臺高築等經濟危機。

▲納吉表示,高市的政治生命應該由日本國民決定。(圖/路透)
對此,納吉也提出日本反擊的4大具體措施,首先是與台韓合作,建立數位事實查核體制,利用AI識別假消息,並在幾小時內透過迅速更正事實。其次是建立經濟互援體制,深化日澳印之間的供應鏈合作,若其中一方受到北京制裁,其他國家則提供市場支援。
第三是在各國政府與民間智庫之間建立資訊發布合作,共同製作多語言且易理解的內容。第四則是大幅擴大亞洲內部交流,將國際交流基金的預算增加3倍,每年邀請1萬名東南亞青年到訪,透過親身經歷反擊誤解與政治宣傳。
納吉特別提到,習近平上月才跟高市見面握手,短短2周之內態度大轉變,這個巧妙的時間點,讓他感受到中國領導層的焦慮,「國內經濟惡化和台灣統一前景黯淡,被逼到牆角的反而是中國。」
他還提到另一個成語「掩耳盜鈴」,「軍事擴張、領土擴張、人權壓迫。他們以為可以用反日宣傳,蓋過響徹全球的鈴聲」,但眼睛雪亮的人們總能分辨是非,呼籲大家冷靜面對、持續發聲,尤其高市的政治生命更應該由日本國民決定,絕不能如中國所願,「亞洲的未來將由力量還是規則決定?我們正站在這個分岔路口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