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雙11退貨率飆升,多人製巨型吊牌防奧客。(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記者廖翊慈/綜合報導
中國服裝電商近來掀起「巨型吊牌防退貨」潮,許多衣服上掛著比臉還大的吊牌,滿版寫著「試穿請保留,拆除不退不換」等警語,有些商家甚至在拉鍊上加掛密碼鎖,等消費者確認收貨後才願意告知密碼,引發熱議。不過巨型吊牌才推出沒多久,竟有賣家坦言,被消費者破解了,令他們相當無奈。
據《南方日報》報導,四川一家吊牌工廠透露,今年「雙十一」前三個月,巨型吊牌訂單量高達七、八十萬套。這種又大又醜、甚至能「扇飛人」的大吊牌之所以流行,源自服裝電商面臨的共同難題——「穿完再退」。廣州一名從事女裝網拍的李小姐表示,賣場年銷售額約800萬元(人民幣,下同),但退貨率高達75%,其中部分確為品質問題,但也存在大量「蹭穿後惡意退貨」的情況。

▲有賣家甚至用密碼鎖防惡意退貨。(圖/翻攝自微博)
這類事件並不少見,像是山東菏澤一名賣家指出,沈陽某職校60多名學生在4月底集體購買衣服,參加運動會後又以「品質問題」為名集體退貨,商家收到的衣服滿是草屑泥巴,該連結因此被平台封禁三個月,損失約8000元。分析指出,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和退貨險的設計,在保護消費者後悔權的同時,也讓部分人有機可乘。
有網拍賣家分享,曾遇到買家以「品質問題」要求退款,退回的卻是掉包的廉價拖鞋;向平台投訴時,卻被要求提供開箱影片等難以事前準備的證據,最終平台僅象徵性「各打五十大板」,仍扣除店家部分款項,使原本微利的生意雪上加霜。這些案例,使不少商家不得不以巨型吊牌自保。


▲穿著未剪吊牌衣服出門的民眾。(圖/翻攝自微博,上同)
業界指出,巨型吊牌批量生產成本最低僅2毛錢,但一件售價200元衣服被退貨的物流與損耗成本約40元,兩相比較,「貼吊牌」自然划算。《羊城晚報》統計顯示,有店家啟用巨型吊牌後,惡意退貨率從42%大幅降至18%。
不過,巨型吊牌並非萬靈丹。有網友表示其同事曾「反向操作」,直接用夾子把吊牌夾到衣服內側,照樣穿了好幾天,再退貨。可見只靠大吊牌仍無法根治問題。

▲各種大小的防退貨巨型吊牌。(圖/翻攝自微博)
專家認為,治理「蹭穿亂象」不能完全倚靠商家防守式創新,平台應避免偏袒買方,建立買賣雙方權責對等的規則。例如近日某外送平台在部分城市試行外送員可選擇「屏蔽惡意顧客」,類似強化雙方制衡權利的制度,也應在電商交易場景中推廣,讓正當商家與誠信消費者都能獲得更公平的購物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