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中童綜合醫院與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今天舉行「轉移性攝護腺癌邁向精準治療」記者會。(圖/記者白珈陽攝)
記者白珈陽/台中報導
台中1名65歲男子阿華在退休之際,頻繁出現腰椎、骨盆刺痛等症狀,起初以為是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沒想到就醫後竟是罹患第4期攝護腺癌,腫瘤已達7、8公分,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細胞如滿天星般擴散,令他一度對退休人生心灰意冷;後來進行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癌細胞大幅減少,骨頭也降低疼痛,病情獲得控制,也讓阿華重新對生活充滿希望。
童綜合醫院院長、泌尿外科醫師童敏哲表示,攝護腺癌被喻為「男人的隱形殺手」,確診癌友人數逐年增加,根據107年至111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國內攝護腺癌新確診人數逐年遞增,4年新增1.4倍,發生率為台灣男性10大癌的前3名,顯見攝護腺癌對男性健康威脅與日俱增。
童敏哲說,童綜合醫院同步歐美於2023年引入「PSMA (攝護腺特異性膜抗原) 正子造影」,PSMA是一種高度特異性的生物標記,主要存在於攝護腺癌細胞膜蛋白上,近年研究發現,超過8成的攝護腺癌細胞都具有PSMA抗原,可當作攝護腺癌精準檢查與治療的關鍵標的。
他指出,在進行精準放射標靶前,會先透過正子掃描等檢查確認病灶是否為PSMA陽性,若PSMA陽性表示腫瘤具備清楚攻擊的目標,可幫助攝護腺癌患者進行後續治療策略評估及提供監測病況的重要數據。
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秘書長、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林益聖表示,阿華3年前確診時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結、骨頭,在其他醫院接受過第一代、第二代賀爾蒙治療,然而3年多後,出現抗藥性而治療失效,隨即接受化學治療、骨頭電療,但療效不佳,除了骨轉移之外,連肺臟、肝臟均有癌細胞蹤跡。
林益聖指出,阿華去年接受檢查,發現癌細胞擴散範圍極廣,有如滿天星地分布在骨頭、肺臟、肝臟等器官,確認阿華攝護腺癌細胞帶有PSMA抗原及癌細胞的分布。
後來阿華接受精準放射標靶治療,藥物猶如在導航系統輔助下,直接鎖定帶有PSMA癌細胞並進行毒殺,歷經4次治療後,PSA指數下降近50%,且淋巴結、骨頭、肺臟、肝臟等多處轉移狀況也明顯好轉,最重要的是大幅減輕骨頭疼痛,提高生活品質,讓他對未來充滿希望,願與癌症再度一搏。
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泌尿外科醫師歐宴泉提醒,攝護腺癌由於早期無症狀,發現時晚期占6成,發現年齡約在70歲以後,由於攝護腺癌發展進程長的癌症,從第1期發展到第4期為5到8年,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有效提升存活率,建議男性在50歲就做PSA篩檢,有家族史則提早到40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