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鎮木屐寮的「桃芝韌性龍眼樹」。(圖/資料照片,南投縣消防局提供)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為深化台日防災教育交流、推動地方災後重建與觀光發展,立法委員游顥28日於立法院舉辦「韌性龍眼樹教育園區」公聽會,邀請日本陸前高田市官方代表及相關部會官員,共同探討園區建置與台日韌性精神的國際連結。
「韌性龍眼樹」位於南投竹山鎮木屐寮滯洪園區,歷經2001年桃芝颱風土石流侵襲,仍堅強存活,與日本陸前高田市在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後倖存的「奇蹟一本松」遙相呼應,成為兩地象徵災後重生與希望的重要精神標誌。
此次公聽會由陸前高田市市長佐佐木拓(Sasaki Taku)率領特別顧問村上清、防災局局長中村吉雄、主查根木浩輔及關西學院大學教授長峯純一來台,與成功大學社科院教授楊永年、消防署副署長馮俊益、農村水保署副署長王晉倫、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黃勢芳、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吳穎沺、終身教育司長梁學政、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羅偉哲、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處長鍾立展、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長李友平、竹山桶頭國小校長王業等深入交流,分享防災教育與地方創生的經驗。
▲立委游顥促成國際合作,以竹山鎮「韌性龍眼樹」串聯台日防災教育。(圖/游顥辦公室提供,下同)
楊永年指出,「韌性龍眼樹教育園區」的規劃方向聚焦三大目標:一是以桃芝颱風與九二一大地震的經驗為教材,強化台灣防災教育基礎,二是透過台日韌性樹木的故事,推動災後心理重建,三是結合社區與國際友誼,賦予災區新的生命力與觀光價值;他更分享日方保存及推廣「奇蹟一本松」的經驗,強調防災教育與觀光振興可並行不悖,成為地方創生的重要推力。
此外,木屐寮滯洪生態園區已於2021年取得碳權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個森林碳匯示範基地,每年可吸收超過600公噸碳排放量;南投縣政府與地方NGO亦持續推動森林復育、防災教育及環境永續發展,並結合在地廟宇文化,推廣環境意識,打造出獨特的防災生態社區;與會相關政府單位都承諾各自投入資源,將「韌性龍眼樹」的故事融入園區發展,深化防災教育內涵,讓災後重生與堅韌精神成為地方創生與國際交流的重要橋樑。
佐佐木拓指出,陸前高田市於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遭嚴重海嘯侵襲,當時台灣社會伸出溫暖援手,讓災區人民得以堅強面對重建之路,這次特地親自代表市民表達最深的感謝;他也提到「奇蹟的一本松」已成為該市復興與防災教育的重要象徵,未來將串聯南投「韌性龍眼樹」,日台攜手推動更堅韌的社會韌性。
游顥強調,災害何時發生無法預測,如外界近期熱議的「阿南德預言」等相關事件所提醒,台灣必須隨時做好防災準備,並將防災意識深植下一代心中,韌性龍眼樹教育園區的推動不只是重建的起點,更是國際交流、防災教育與地方創生的重要基礎;他也要求南投縣防災教育平台以及科博館持續辦理「水痕水佷桃芝颱風特展」,並要求地方創生計畫結合木屐寮防災教育,未來將持續整合農業部、交通部、教育部、經濟部、消防署、觀光署等各部會資源,全力推動防災教育、觀光振興與地方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