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資料照/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近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青年宋建樑,都因引用納粹批評賴清德政府,罕見讓德國在台協會、以色列、歐盟,乃至比利時、法國、荷蘭等國都表達譴責之意。到底為何相關駐外單位的舉措,有別於以往外交互動上的慣例,且回應速度之快?《ETtoday新聞雲》彙整近年國際情勢一次解析。
德國在台協會日前才以「無恥」來批評國民黨青年宋建樑,譴責他戴象徵納粹的「卐」字臂章,還比出納粹敬禮手勢;不到一個月,又直接點名譴責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德國聲明譴責的隔天,朱立倫沒有道歉,持續堅持批評賴清德政府是「納粹」的立場,反而引來以色列、歐盟、比利時、英國、法國與荷蘭等多個歐洲國家的反彈。
不可諱言,這在外交場域上,不論是駐外單位的措辭、直接點名他國政黨領袖的全名,或是歐洲許多國家聯手譴責,都是極為罕見的狀況。
一位涉外官員受訪表示,過去幾年來,在歐洲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俄羅斯對喬治亞、烏克蘭,都在進行侵略、干涉的時候,都會指控對方是「法西斯化」,指控對方是希特勒,並宣稱要阻止包括喬治亞、烏克蘭「納粹化」,普丁過去就直接點名澤倫斯基是希特勒。
「威權政體反過來指控民主國家納粹,歐洲人非常有印象。」涉外官員表示,很多公開的媒體報導都有描述過,普丁在報導中表示,他聽說烏克蘭在尋找自我身份認同,但很驚訝為何他們要在新納粹主義的基礎上尋找。這位官員說,納粹的相關認知操作行為,也是後來普丁發動戰爭的藉口之一。
「在俄羅斯之後,就換成中國。」涉外官員表示,觀察過去兩年,中共的社群、官宣、官媒,乃至於周邊群體,也開始操作這類的認知攻擊,論調就是攻擊賴清德是法西斯、希特勒,說台灣正在法西斯化、賴清德走納粹路線等。
舉例而言,有鮮明中共解放軍背景的媒體「海峽之聲」,在2024年6月時的報導,標題就是「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賴清德正在向希特勒靠攏」。
涉外官員說,歐洲人為何會快速反應,是因為歐洲很警惕這種狀況,不僅僅是對歷史跟二戰狀況的警醒,另外一塊,就是這幾年大家的「共同經驗」。
他說,歐洲國家的反應很快,而且是全面性的,一部份是來自於對這種操作的警惕,他們知道這種操作手法來自威權國家,透過訊息操作,或是認知操作去挑撥新的對立,好比俄羅斯去講民主國家領袖是法西斯跟希特勒,這是很荒唐的事情。
「老共也有樣學樣用這種說法。」這位官員表示,其實老共跟俄羅斯也學了滿多的,好比俄羅斯過去也講過烏克蘭透過美國,在發展生化武器,而這樣的操作,後來在台灣也有被操作過。
▼當地時間5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的歡迎儀式。(圖/翻攝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