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Pexels)
記者鄺郁庭/綜合報導
高血壓有「隱形殺手」稱號,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粉專表示,每年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文中感慨道,過去三十年,他在重症醫療第一線見證太多血壓失控的危急個案。遺憾的是,許多併發症本來是可以預防的,「身為重症專科醫師,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是:病人躺在ICU時才後悔沒有及早重視血壓問題。」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以「從台灣到馬來西亞,30年的臨床觀察與預防建議」為題發文,分享自己過去30年在第一線所見的高血壓真相。他指出,高血壓若控制不良,可能導致腦中風、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等致命風險,最令人遺憾的是「其實很多併發症是可以預防的」。
他舉出一個真實案例:一名45歲企業主被緊急送進加護病房,病因是主動脈剝離。病患長期血壓維持在145/95,卻以為「還在可接受的範圍」,這個「還可以」幾乎毀了一個家庭。黃軒說:「與其等到送進加護病房,不如現在就開始關心自己的血壓。」
他歸納了三大觀察重點:第一是「血壓控制新觀點」,指出早期介入能降低心血管風險50~70%,而東南亞年輕化趨勢與生活西化、飲食習慣有關,華人普遍「怕吃藥」的心態,也常錯過控制病情的最佳時機;第二則為「跨國臨床觀察」,他指出台灣患者工時長、壓力大,馬來西亞患者則飲食重鹹,兩地共通點是「普遍低估高血壓的危險性」;第三部分則以ICU重症醫師的經驗提醒:「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只有4.5小時,主動脈剝離搶救時間只有分鐘之差,心肌梗塞存活率直接取決於平時血壓控制。」
此外他也提出「理想血壓值應低於120/80 mmHg」,針對不同血壓狀況建議檢查頻率,並詳細列出飲食與生活習慣建議,例如推崇DASH飲食原則、每日鈉攝取上限2300mg、高血壓患者更應控制在1500mg以下,強調避免加工食品、零食與外食湯品。
他提醒:「千萬不要自行調整藥物,即使很忙也要定期追蹤。」最後強調,最新研究發現「50歲以下心血管疾病中,有35~45%與未即時處理高血壓有關」,這些其實本可避免,「我最不願看到的,是病人躺在ICU才後悔沒有及早重視血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