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首日最後一節寫作測驗,不少考生哀號題目難發揮。(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國中教育會考今(17日)起一連舉行兩天,最後一節考寫作測驗。今年題目以圖文並陳方式呈現,圖中有兩隻倉鼠,一隻在籠子內跑滾輪,另一隻想逃出籠子,考生從「牢籠、自由、盲目、選擇、冒險、耽溺」等6個詞語中選出一個寫作。該文引發考生熱議,不少考生哀號難寫,有人更說看到題目愣住5分鐘。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共17萬5247人報考。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寫作測驗共2254人缺考,缺考率1.29%,其中又以台北考區缺考643人最多,其次為新北考區439人。
今年寫作測驗是以圖文並陳的方式呈現,內容共有兩張圖。第一張圖是一個箱籠,內有兩隻小動物(倉鼠)分別做不同的動作。圖二則有「牢籠、自由、盲目、選擇、冒險、耽溺」等6個詞語,考生必須先觀察圖一,並從圖二中挑選可說明圖一的詞彙,進而說明自己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對應,對應所代表的現象是什麼,以及反映什麼樣的生活情貌、自己可從中反思到什麼體悟,或透過自身生活經驗的連結,寫下對此的觀察與想法。
題目在網上引發熱議,有不少考生哀號,直呼很難寫,還有考生說「看到題目愣住5分鐘」,甚至有考生說「寫到手抖」。不過,也有考生認為題目很有趣、很好發揮。另外,有人則驚呼,在6個詞彙中不小心選了2個,很怕被扣分。
解題老師說明,寫作任務的提問設計,完整檢視學生從閱讀到寫作的歷程,符應新課綱國語文核心素養「運用國語文表情達意之內涵」, 引導說明中從觀察圖片到情境語詞的關聯,透過兩者的連結與詮釋,呼應學生的生活經驗,可引導學生反思生活,探究其中可能隱含的意義,並發展自己的觀點。
解題老師指出,寫作是表達思考情感、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試題引導學生思辨價值與釐清生活經驗,命題素材包含聯想力與思辨性,符合生命教育議題,寫作發展空間寬廣。
另外,根據教育部表示,今天會考首日考生整體應試情形良好;違規事件統計至目前為止,以「提前或逾時作答」為最多,初步回報約70件,其次為「隨身放置非應試用品」,約47件。根據國中教育會考相關規定,違規事件先由監試委員就現場情況進行記錄,經各考區試務會討論確認後,再送全國試務會召開全國違規事項處理會議討論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