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上任一週年,過去5場演說看他的兩岸論述路線,從模糊逐漸走向清晰。(圖/AI製表)
總統賴清德520執政將滿一周年,回顧這一年來的政治環境,朝小野大的局勢,讓立法院成為主戰場,朝野對立加劇,甚至有股暴戾之氣;而國際局勢也千變萬化,中共解放軍軍演常態化,兩岸關係愈趨緊張。《ETtoday新聞雲》彙整了賴清德這內外交迫的一年,從國會、內閣、國防到兩岸,一次讓讀者了解,這一年到底發生了哪些事。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台灣地緣政治的特殊性,兩岸政策一直都是國家領導人被高度檢視的重中之重。總統賴清德520上任將滿周年,這位昔日「務實台獨工作者」,他的兩岸論述,可以從就職演說、陸軍官校百年校慶、八二三砲戰,到國慶晚會拋出「祖國論」,乃至直接定義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他有把話越說越白、越來越清晰的趨勢,兩岸敵我已經沒有模糊空間。
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兩岸論述重申「四個堅持」、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態度上也向中方釋出善意,直言「重啟雙邊對等觀光旅遊」、「學位生來台就學」,喊話要與中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但同時,也堅守「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態度。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算是奠基他的兩岸論述,是在善意溝通下堅守立場,必須在務實中保持彈性與韌性。
▼520總統就職典禮,總統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賴清德的第二場重要演說,是陸軍官校百年校慶談話。他喊出「中華民國在哪裡,黃埔精神就在那裡」,是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前提下,奠定陸軍官校的正統性,強調中華民國政府的正當性,並以「中華民國」團結台灣社會與我國國軍。
賴清德也言明,「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的,是真黃埔,沒有這份雄心壯志的,就是假黃埔」。他的用意在於,定錨黃埔真偽,也是在告訴國人,必須「辨明敵我」。
▼黃埔建軍百年校慶閱兵儀式,總統賴清德致詞。(資料照/記者杜冠霖攝)
第三場演說,則是八二三砲戰紀念活動的演說,賴清德點出,「中國要拿下台灣,不是台灣哪一個人、哪一個政黨說了什麼」,他強調「不分地域、不分族群,軍民團結共同保護台澎金馬、捍衛中華民國」。他把主軸聚焦在「團結」,包括團結國人、軍人、不分族群與地域。
綜整上述,賴清德的三場重要的演說,聚集在他上任滿100天。大致可歸納出三個脈絡重點:首先,520就職演說是闡述其「兩岸基本態度」;陸官百年校慶談話,是「辨明敵我」;最後八二三談話,是訴求「團結」。
接著,賴清德去年10月5日雙十國慶晚會的談話,在延續上述三次演說的兩岸論述,但以「更為直白」的方式呈現,拋出「祖國論」,以「輩份」角度論述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先是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生日快樂,接著祝賀中華民國113歲生日快樂,並強調從年齡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可能是中華民國的祖國。
賴清德用淺顯易懂、口語化的方式,反將了中共長期「回歸祖國」的敘事,同時也延伸了他在520就職時,「兩國互不隸屬」的論述。接著,他也談及「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已經75年」,這則是延續前總統蔡英文的路線,只是用更明確的方式,表達國共內戰的史觀,已經是中國內政化的論述,他意在突破「國共框架」。
在策略上,賴清德是不進入中共跟國民黨「國共」與「內政化」的敘事脈絡中,他的闡述方式是跳脫與拉高層次的,他要把台灣拉到「國際」、「第一島鏈」世界局勢中。他選擇強調台灣的主體性與主權,強調台灣在國際社會民主陣營中,一起對抗威權主義擴張。
至此,賴清德已經明顯在甩開蔡英文時代處理兩岸事務的風格,建立專屬於他的風格。對他而言,他不要過多文藻詞彙的堆疊,沒有模糊的灰色空間。
事實上,對照國際局勢的變動,英國金融時報在2025年3月時,有刊登一篇報導,點出在美國總統川普顛覆二戰以來建立的國際秩序後,「戰略模糊」已經不合時宜,並且直言,如果希望避免中國在台海的「灰色地帶」威脅,升級成軍事衝突,就需要闡明美國將如何應對中國的侵略行為,也就是「戰略清晰」。
▼總統賴清德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會後記者會」。(圖/總統府提供)
因此,面對中國的滲透、灰色地帶威脅,賴清德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之後,拋出「賴17條」,處理不論是軍事滲透、國家認同混淆,假交流之名行統戰之實,乃至強硬手段驅離在台灣發表認同武統言論的陸配等,甚至直接定義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
回顧賴清德上任一年來兩岸論述的談話,從重申「四個堅持」、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奠基態度,到辨明真黃埔、假黃埔,暗示國人要分辨敵我,再到喊話國人不分族群、地域的「團結」;再到以更口語的方式,打破戰略模糊,開始走向更清晰,更非黑即白的兩岸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