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空警-2000預警機。(圖/翻攝自中國電科)
軍武中心/綜合報導
被譽為中國雷達工業發源地的中國電科14所,近日罕見對外透露空警-2000機載預警雷達的相關細節。訊息指出,裝備在該預警機背上的圓盤狀雷達尺寸為全球最大,超強的探測能力使空警-2000在幾百公里外足球大小的飛行軌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環球時報》報導,在剛落幕的2025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展場上,中國電科14所正式發布預警雷達的科普微視頻「空中千里眼」,向外界展示中國在機載預警雷達領域的研發歷程和技術突破。
中國電科14所透露,上世紀末他們確立了發展有源相控陣機載預警雷達的目標,而空警-2000採用新技術、新理念,機背上的「大蘑菇」尺寸全球最大,雷達罩面積相當於百平米大小。同時雷達所用的元器件數量更是有百萬之多,線纜長超過10公里,複雜程度超乎想像。
▲亮相2014年珠海航展的空警-2000預警機。(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但把這麽複雜的雷達搬上天還只是第一步,報導進一步指出,空警-2000在空中雖獲得絕佳的視野,但向下看必然會受到天然存在的地面雜波影響。為解決這制約雷達性能的難關,14所確立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需採用超低旁瓣設計,此舉可以把雜波進入雷達的主要通道給堵死。
此外,在面對漏網雜波,採用空時自適應處理技術進行過濾。據了解,傳統預警機雷達只能利用目標與雜波的都卜勒效應(Doppler effect)差異,從雜波裡尋找目標,而空時自適應技術,可以從都卜勒和空間兩個維度將目標和雜波分離,更高效的探測目標。
報導強調,通過上述的兩項技術,空警-2000具備超強的探測能力,幾百公里外足球大小的飛行軌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戰場上,面對各種高威脅目標,預警機可將目標信息傳遞給空中、地面、海上的作戰平台,藉以對來襲目標進行致命打擊。
空警-2000預警機是由伊爾-76運輸機改造而成,為全球第一款裝備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預警機。該機探測雷達呈三角構型安裝,分別面向前方、左後方、以及右後方,能夠360度全方位掃描覆蓋,號稱有效探測距離470公里。同時機首下部裝置一台對地搜索的都卜勒雷達(Doppler radar),兩組雷達配搭之下,空警-2000成為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能夠同時具備對空對地搜索能力的預警機。
▼中國自俄羅斯引進的伊爾-76運輸機。(圖/翻攝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