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天感天算」時代 「三體計算星座」首批12顆衛星打前鋒

▲▼「三體計算星座」是中國首個具備整軌互聯能力的太空計算衛星星座。(圖/取自國星宇航)

▲▼「三體計算星座」是中國首個具備整軌互聯能力的太空計算衛星星座。(圖/取自國星宇航)

軍武中心/台北報導

隨著國際級的「算力」競賽日趨激烈,近日搭載12顆計算衛星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將「三體計算星座」送入預定軌道,標誌中國首個具備整軌互聯能力的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正式進入組網階段,也成為全球首個成功發射的太空計算衛星星座。

▲▼「三體計算星座」是中國首個具備整軌互聯能力的太空計算衛星星座。(圖/取自國星宇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報導,「三體計算星座」是中國「星算計劃」的首發星座,在5月14日成功發射,計劃最終建成千星規模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傳統衛星主要分為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衛星,依靠「天感地算」模式,需將數據傳回地面後再進行處理。然而,由於地面站資源和帶寬限制,僅不到十分之一的數據能有效回傳,且處理速度較慢,影響數據時效性。

相比之下,「三體計算星座」首批12顆計算衛星,採用國星宇航自研的智能網聯衛星平台,氦星光聯自主研發的激光通信終端,並搭載之江實驗室研製的星載智能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天基模型,單星最高算力達744TOPS,首發星座總算力達5POPS(每秒百萬億次計算)。星間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達100Gbps,組網後將形成全球最強的太空計算能力,為天文科學觀測等任務提供支持。

▲▼「三體計算星座」是中國首個具備整軌互聯能力的太空計算衛星星座。(圖/取自國星宇航)

此外,這些衛星還配置了對地遙感載荷,能實現數據的實時在軌處理,並探索衛星三維數字孿生技術,為應急救災、智慧城市建設、低空經濟等領域提供高效的數據支撐。例如,衛星可實現分鐘級甚至秒級的遙感圖像處理,快速分析指定地點交通流量等信息。

浙江杭州之江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表示,「計算衛星帶着聰明的‘大腦’上天,能在太空篩選和分析數據,僅將處理結果傳回地面,實現『天感天算』與『天地協同』。」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數據處理效率,還顯著降低了成本和時間延遲。

值得一提的是,國星宇航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同設立了空天智能創新中心,該校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擔任國星宇航首席科學家。他指出,太空人工智能(AI)技術通過賦能衛星星座,將「天數地算」轉變為「天數天算」,有效提升星座性能,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05/21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619 3 2016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熱門影音更多>>

私生跟上飛機狂拍 馬嘉祺爆氣開罵

私生跟上飛機狂拍 馬嘉祺爆氣開罵

【勸不聽還動手】男手機音量過大不聽勸 朝車長砸手機+甩巴掌

【勸不聽還動手】男手機音量過大不聽勸 朝車長砸手機+甩巴掌

家寧發4分鐘片反擊了! 曝「Andy主動提議分手」

家寧發4分鐘片反擊了! 曝「Andy主動提議分手」

【落下男兒淚】館長曝「2因素」釀心悸 坦言陷低潮期

【落下男兒淚】館長曝「2因素」釀心悸 坦言陷低潮期

【原諒牠!】奴才被咬好生氣 愛貓床邊呼嚕伸毛手道歉

【原諒牠!】奴才被咬好生氣 愛貓床邊呼嚕伸毛手道歉

熱門新聞 軍武 熱門新聞

讀者迴響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