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韓蔚山的「盤龜台岩刻畫」正式登錄成為南韓第17件世界文化遺產。(圖/達志影像/newscom,下同)
記者羅翊宬/編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會議,決定將位於南韓蔚山的「盤龜台岩刻畫」列入世界遺產,成為繼伽倻古墳群以後,第17件被列入的南韓自然文化遺產。盤龜台岩刻畫是韓半島(朝鮮半島)史前時代的岩畫,於1971年被發現,繪有豐富且巨大的海洋動物、陸地動物和人類,寄託原始人類對於捕獵豐收的願望。
根據《韓聯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當地時間12日在法國巴黎總部召開第47屆會議,最後決定將在南韓被稱為「國寶中的國寶」的盤龜台岩刻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正式名稱為「盤龜川岩刻畫」(Petroglyphs along the Bangucheon Stream)。
盤龜台岩刻畫被評為韓半島史前文化留下的佳作,主要分為「蔚州大谷里盤龜台岩刻畫」、「蔚州川前里銘文與岩刻畫」兩大部分,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曾於今年5月建議將盤龜台岩刻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文化委員會表示,「盤龜川岩刻畫從史前時代開始,成為證明岩刻畫橫跨6000年傳統的唯一證據!其以卓越的觀察力為基礎,並以獨特的構圖方式,呈現出韓半島史前時代居民們的藝術天分。」
這些岩刻畫位於盤龜川旁的懸崖峭壁上,盤龜川為蔚山太和江的上游支流,岩刻畫高4.5公尺、寬8公尺,岩石上繪有海洋動物、陸地動物、捕獵畫面。
對此,蔚山廣域市盤龜川岩刻畫世界遺產推進團透過3D掃描技術與實測資料進行分析後,於2023年出版含有312張作品的資料集。其中,大谷里盤龜台岩刻畫繪有豐富的捕鯨場景,作品以廣闊的海洋為視角,繪製母鯨、幼鯨、潛入海底的鯨魚等,光是畫作就有50隻鯨魚。
至於川前里銘文與岩刻畫,則是距離大谷里約2公里,於1970年率先被人發現,其高2.7公尺、寬10公尺,岩壁充滿各種圖形、文字、畫作等共620個作品,包括疑似是青銅器時代留下的菱形、圓形等抽象圖案,而新羅法興王(西元514至540年在位)時期留下的文字,更成為研究新羅社會的重要資料。
南韓國家遺產廳先前曾評價盤龜台岩刻畫,「從新石器時代到新羅時代,呈現出韓半島東南部沿岸居民們的美學表現和文化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