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速度一個月內三次打破最快紀錄。(圖/CFP)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系統(IERS)昨(5)日數據顯示,這一天,地球自轉週期比標準24小時縮短了1.51毫秒,並可能接近1.66毫秒,成為2025年最短的太陽日,也是今夏第三次打破歷史最短一天的極值。也就是說,地球就像是按了「快進鍵」一般,自轉稍微加速了一點,時間和空間之謎,再次吸引宇宙科學愛好者的好奇。
《封面新聞》報導,8月5日,很可能是2025年最短的一天,根據科學家預測,這一天比正常的24小時短了1.51毫秒,甚至有可能是超過1.66毫秒,成為有觀測數據以來最短的一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裡,地球已經有兩次太陽日少於24小時的情況發生,分別是在2025年7月9日和7月22日,雖然,最終的測定數據還沒有被確認,但1.23毫秒和1.36毫秒,都是以毫秒計的細微變化,反覆出現。
長期以來,人類往往以「加秒」的形式來使得地球自轉時間和人類行為「同步」,然而,科學家們仍在觀察,加速趨勢若持續到2029年,人類將探究嘗試「負閏秒」的操作行為,也就是把標準時間往前調。
這樣的情況若發生,將會是UTC(原子時)建立以來,從未執行過的修正模式,包括全球通信網陸、衛星定位系統、金融交易時序、航空調度等關鍵技術都將受到影響,帶來的技術性連鎖反應將遠超人類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