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誥跳入海中成功救起一家四人,事後小腿異常發黑,遍訪名醫皆至今查不出病因。(圖/翻攝自神跡廟會臉書)
記者曾羿翔/綜合報導
台南市玉井警分局退休所長楊文誥,年輕時曾在宜蘭擔任警職,1980年颱風過境期間,與主管巡邏漁港堤防時,目睹一輛轎車遭巨浪捲入海中。他當即將配槍與裝備交給主管後,奮不顧身跳海救人,最終在漁民協助下,成功救出車內一家四口,事後被選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然而,自那次救人後,他的小腿竟異常發黑,歷經數十年遍訪名醫皆查不出病因,從此陷入一場科學難解的身體異變與靈異疑雲。
根據《聯合報》報導,楊文誥回憶,當年跳海救人時,第一趟下水就感覺雙腳彷彿被「拉扯」,第二趟再下水時甚至全身抽搐,幾乎無法動彈。雖成功救人,但雙腿變黑的病症多年未癒,醫學難解。直到近日,他前往台南一座天公廟請示,駐廟乩童直言這是「擋了抓交替」所致的「因果病」,並指出腿部變黑是「替代亡魂受難」的印記。乩童建議他行善積德以化解因果,這也讓原本的英勇事蹟增添一絲神秘與詭異氛圍,在警界與民間流傳為一則都市傳說。
▲楊文誥回憶當年跳海救人時,第一趟下水就感覺雙腳彷彿被拉扯。(示意圖,非該新聞事件/記者陳崑福翻攝)
2022年3月,退休後的楊文誥在任職鐵路平交道保全期間,目睹一起重機闖越平交道、遭列車撞擊的意外。當他趨前協助救援時,驚見一道人影在兩名傷者之間低語:「這兩個不是我要抓的」,語畢即憑空消失,讓他毛骨悚然,當場雙腿發軟。更離奇的是,事故後兩日內,他接連遭遇車禍與意外。
楊文誥說老同事說他下水救人「遇到水鬼」雙腿才會發黑,但自己不怪力亂神,認為當時無法解釋的感受講出來反而會被穿鑿附會。
對此,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林茂賢指出,「抓交替」是台灣沿海常見的民間信仰,尤以漁村地區流傳最廣。此信仰源自對溺斃亡魂的畏懼,認為其因橫死無法投胎,只能透過「抓人交替」來解脫困境。這些亡魂會在橋下、海邊、水潭等陰氣聚集地尋找替身,因此民間忌諱在農曆七月靠近水域、夜晚戲水或單獨前往靈異熱點。為求避邪,傳統上也會透過收驚、燒紙錢、設平安燈、做法會等儀式祈求庇佑。
▲「抓交替」是台灣沿海常見的民間傳說。(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此外,若有家中頻傳噩夢、無故生病或厄運連連,也常被解讀為被「陰魂纏身」的徵兆,民眾會前往宮廟請示乩童或法師,以獲得指引與解法。這類儀式不僅是民俗療癒的一環,更反映出台灣社會面對未知與死亡的文化態度,強調透過善行與信仰,化解人鬼之間未竟的業力牽連。
在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中提到,「掠交替」(抓替死鬼),指民俗信仰中因有人枉死,其魂魄停留現場,待有其他人以類似方式在同地死亡,就被替代成亡魂的「替身」。
屏東竹田鄉一名陳姓男子的住處在去年發生「5天內2名女子暴斃意外」,引起民眾議論紛紛,也有「抓交替」的傳聞。而在道教及台灣民間信仰角度中,「替身」或「替死鬼」是因枉死鬼魂想轉世,必須找人代替其死亡的概念,也稱為「交替」。亡魂可能因極度痛苦重複死亡情境,等待替身以完成輪迴轉世,即為抓交替。
★★★ 民俗玄異說法,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