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空一名空姐在值勤時身體不適,返台就醫後不久病逝,消息引發台灣社會討論。(示意圖/記者蔡玟君攝)
記者趙蔡州/綜合報導
長榮航空34歲孫姓空服員9月底值勤時,疑因罹患史迪爾氏症身體不適,回台後病情更急轉直下,短短16天就不幸病逝,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台灣社會討論。醫師姜冠宇表示,長期跨國境工作者本身就有一定程度風險,因此在「保障」上有3點必須注意,不能剛好就好,「因為你很有可能還要替後面爭取存活時間,從第一分鐘就開始」。
姜冠宇13日晚間在臉書表示,空服員不明原因離世令人遺憾,但是這很難認定是職災或過勞而亡,因除了心血管相關疾病被明確定義,其他疾病則是個案審查,長期跨國境工作者本身就有一定程度風險,不論是傳染病或遇上罕見病況而就醫不順利,因此他想藉著這次事件示警3點針對跨國境工作者的注意事項。
首先,現在傳染病很麻煩,有可能第一線治療會運氣不好,遇上抗藥性強的病原體,所以千萬別以為有準備抗生素就沒事,抗藥性已經是全球問題,「抗生素沒效就是疾病繼續進展,有發燒甚至到了畏寒,已是嚴重激素風暴狀況,這是敗血症,等到血壓低、呼吸窘迫,就是戰火要擊沉自己了,這就是敗血性休克」。
其次,死者對話紀錄提到的史迪爾氏症(Still’s disease),這個疾病一般來說很少見,是身體系統誤認自己在開戰,就陷入細胞激素風暴,是一個要擊沉自己的反應,是自體免疫反應,特徵跟敗血症、敗血性休克很像,史迪爾氏症雖引起原因不明,但從過往一些案例分析,可能在感染或感染結束後出現,但要診斷、確定這些症狀及治療,要搶時間送到重症單位才有可能展開,第一線是不可能完成的。
他說,綜合前2點,他第3點要呼籲,無論是抗藥性感染所致敗血性休克,或史迪爾氏症這種罕見病,又或是任何可能複雜的風險狀況,針對空服員或國際旅遊、觀光工作等長期跨國境工作者的保障,「千萬不要對『緊急就醫』的想像是『碰到』就好」,而是要設想到病情可能在第一線接手後仍有疾病進展,更不要說醫療單位拿到藥就好,必須預設空間到後面的重症如果發生,要怎麼轉診才會順利。
他強調,對於每一個高度流動工作者就醫最好的保障,就是先想好這個「綠色通道」,才能加速一開始就要快狠準就醫,「因為你很有可能還要為後面爭取存活時間,從第一分鐘就開始,這也是國際轉診平台在做的事,台灣也有這樣的產業,而大家需要花時間去認識它,希望這樣的想法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