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模式(左)模擬,熱帶系統19日20時通過呂宋島,進入南海,台灣已受到「秋颱效應」影響。歐洲系集模式(右)模擬,其平均路徑通過呂宋島,進入南海,個別路徑則分散在其兩側,反映預測路徑的「不確定性」。(圖/翻攝自「洩天機教室」)
記者柯沛辰/綜合報導
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各國模式模擬顯示,首波帶有冷空氣的「東北季風」周六(18日)晚間起開始南下,下周日至周三(19日至22日)起各地轉有雨,受「秋颱效應」影響,北東明顯降雨,應防範「大量降雨」的潛勢。氣溫方面,北台高溫降幅較大,最低氣溫降幅並不大。
吳德榮在「洩天機教室」專欄撰文表示,最新(16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明(17、18日)兩天各地晴朗,白天炎熱,北台最高氣溫常達37、38度,應注意防曬、防中暑;午後山區偶有局部降雨的機率,北海岸、東半部亦偶有零星短暫降雨的機率。
今日各地區氣溫部分,北部23至38度,中部23至35度,南部24至37度,東部21至35度。
吳德榮提醒,最新模式模擬顯示,第1波帶有冷空氣的「東北季風」明(18日)晚起開始南下,大台北、東半部轉有雨,氣溫漸降;下周日至周三(19至22日)各地轉有降雨的機率,北台高溫因雲多降雨、降幅較大,冷空氣不算強、最低氣溫降幅並不大(約3度)。
另外,受到「秋颱效應」(熱帶低壓或風神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北、東明顯降雨、並有「大量降雨」的潛勢,以北部山區及東北部機率最高,其次為花、東,應注意防範。下周四(23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東半部仍有明顯降雨,北台持續偏涼。
吳德榮指出,最新(16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 19日20時熱帶系統已通過呂宋島,進入南海,台灣已受到「秋颱效應」(熱帶低壓或風神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
最新(16日20時)歐洲系集模式(ECMWF)模擬顯示,其系集平均(隱含機率最高)路徑通過呂宋島,進入南海,個別路徑則分散在其兩側,反映預測路徑的「不確定性」,應繼續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