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女花大錢要求進口建材。(圖/翻攝極目新聞)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武漢市民王姓女子四年前為婚房裝潢,因輕信「原裝日本進口板材」的宣傳,花費35萬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150萬元)簽約裝潢公司。然而,她在裝潢中途赫然發現,全屋板材和五金配件並非合約約定的日本或德國進口產品,部分包裝上甚至標註「Made in China」,讓她一氣之下告到法院。
極目新聞報導,王女四年前為婚房裝潢,2020年12月,她看中商場內「日標住建」門市宣傳的「原裝日本進口板材、F4星環保等級、裝完即住」,當下就決定選擇該品牌。
然而,直到2021年8月18日,距離約定竣工日已過去近3個月,王女到施工現場查看進度時,察覺到兩個廁所的浴室櫃板材質感與合約約定材質不符。她對全屋材料逐一排查,卻發現了更多問題。
報導指出,全屋櫃體板材及五金件並非合約約定的日本進口,鋁合金門窗五金件不是德國進口,陽台鋁合金重型移門的玻璃也不是合約約定的防紫外綫玻璃等。
▼鉸鏈包裝盒上明確寫著Made in China。(圖/翻攝極目新聞)
王女表示,她找廠商對質,對方一開始堅稱材料100%進口,但在被戳穿包裝上標有「Made in China」之後,又改口稱鉸鏈是「國內產運到日本,再進口回中國」,算正規進口。
由於對方持續拖延,王女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驗收,最後的報告顯示,裝潢存在「材料不符約定、工藝不達標」等89處違約。隨後,廠商承認兩項關鍵問題:一是櫃門板材因「無進口同款顏色」,私自更換為陸產顆粒板;二是支撐腳、衣通桿等五金件,是「下單時遺漏『進口』備註」。
針對「鉸鏈是進口」的說法,該工作人員出示的海關報關單中「鏈底座」的「原產國」與「最終目的地」均標註為中國。武漢市商務局就此諮詢給出明確回覆:「那叫出口轉內銷。進口應該是產自國外的東西,那肯定要產自境外的,境外的才叫進口」。
目前,王女提出索賠人民幣83.39萬元,包括工程款退賠79.18萬元、未履行部分退款2.42萬元、監理費6300元及精神撫慰金1萬元。王女直呼,「房子沒住過,錢花了,還搭進去四年時間,精神損失根本沒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