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圖/路透)
記者楊庭蒝/綜合報導
知名外媒《經濟學人》近期刊登深度報導,標題直指「台灣的B計畫是什麼?」,文章剖析在 川普再度執政後,台灣已開始採取戰略對沖,以規避被美國拋棄的風險。《經濟學人》指出,台灣深知其關鍵不在於找到美國的替代品,而是必須強化自身實力,藉此提高北京對台動武的代價。
報導指出,儘管川普第一任期擴大了對台軍售和官方往來,但如今台灣正面臨最深層的戰略憂慮。《經濟學人》提到,川普正致力於與中國談判可能涵蓋台灣的貿易協議,並暗示這對「統一與和平」是極好的。他甚至公開表示,預計在十月底於南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既定會晤中討論台灣,令「川習交易」犧牲台灣的可能性大增。
報導點出,川普對台政策的轉變還體現在實質層面:包括對台徵收更高的關稅;要求其晶圓代工巨頭 台積電將大部分產能轉移至美國;要求台灣將國防支出從GDP的2.5%大幅提高至10%,甚至推遲總統 賴清德的美國過境行程。
同時,《經濟學人》分析,川普政府內的中國鷹派多數已被清洗,取而代之的是孤立主義官員。北京方面則持續施壓,要求美國淡化對台承諾,並明確反對任何宣布正式獨立的舉動。
報導提到,面對情勢,台灣官員們已密集調整對外發言與國防規劃。賴清德 總統在十月十日的國慶文告中,對中國大陸的措辭明顯節制,並承諾在2030年前將國防預算佔GDP比重提升至5%。他更公開計畫在台灣建立名為「T-Dome」的防空系統,藉此向 川普證明台灣投資自身防衛的決心。
賴清德 更採取非同尋常的魅力攻勢,《經濟學人》指出他罕見登上美國右翼廣播節目,宣傳國防政策,甚至表示如果川普能促使習近平放棄對台動武,就該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全力爭取美國保守派的支持。
除了對美攻勢,報導指出賴清德政府也悄悄加強與美國以外夥伴的防務關係,焦點集中在無人機等「不對稱」戰力。例如,德國貿易辦事處首次參展台灣國防展,以及與波蘭、烏克蘭達成 空中無人機 合作協議。台灣希望藉由提供高科技電子元件,換取技術和專業知識,以建立自身的國防能力。
《經濟學人》坦言,儘管台灣積極調整戰略,但批評者認為一切「太少,太遲了」,且賴清德的國防開支計劃仍面臨內部阻力。報導最後總結,這些努力都不足以彌補「萬一美國安全保障消失」的巨大缺口,但台灣真正的希望是藉此讓習近平相信,即使入侵成功,其代價也將超過所能獲得的利益。「可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有其它更好的B計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