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兆麟、葉品辰/花蓮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下方溢流口約300公尺處今(13)日又形成一處新的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13)日12時30分預估下午4時將發生溢流,通知光復鄉鄉親下午1時起停止上班上課,依原疏散撤離計畫,撤離警戒範圍、確實安置收容或落實垂直撤離,未料稍早約1時40分提早發生溢流,水位開始上升、泥水狂奔,已通報下游鄉親進行避難。

▲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提早發生溢流,泥水狂奔。(圖/林業署花蓮分署提供,下同)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日清晨6時30分運用無人機監測時發現,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游約300公尺處出現新形成的堰塞湖,研判是凌晨2時53分右岸邊坡土石滑動造成河道阻塞所致。花蓮分署上午10時監測發現,新堰塞湖壩高約40公尺,水域面積約7.6公頃,蓄水量達32萬噸,蓄滿後恐達100萬噸水量。若發生潰決,預估將產生560立方公尺每秒的洪峰流量,可能使馬太鞍溪下游大馬堤防河段水位抬升約0.6公尺,馬太鞍溪橋斷面水位亦恐上升0.8公尺,潛藏相當風險。
由於該處目前仍持續蓄水,依入流量每小時約8萬噸估算,下午4時可能蓄滿並開始溢流,因此花蓮分署在中午12時30分通知光復鄉鄉親下午1時起停止上班上課,依原疏散撤離計畫,撤離警戒範圍、確實安置收容或落實垂直撤離,未料竟提早超過2個小時,下午1時40分就發生溢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