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母照顧癱瘓在床、重度身心障礙的兒子,2023年悶死對方。(資料照/記者邱中岳翻攝)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80歲的劉姓母親照顧癱瘓在床、重度身心障礙的兒子超過50年,2023年間親手悶死對方,引起社會震驚。對此,律師蘇家宏表示,劉母的長年照護令人動容,但特赦並非解決方式,畢竟生命無法隨意被剝奪,法律需要維持基本界線。同時劉母也應透過上訴、爭取更輕的判決,社會也要正視照護者的極限,避免類似悲劇再度發生。
劉母照顧癱瘓兒子逾50年,生活重擔沉重。一審判決雖判處她兩年六個月徒刑,法官仍在判決書中建請特赦,反映其體會照護者的心力交瘁與痛苦。然而蘇家宏認為,即使情況令人同情,仍不能以特赦模糊生命權的界線。
蘇家宏指出,若以憐憫作為免除刑責的理由,法律對生命的保護將被動搖。他建議家屬可在法律程序上透過上訴爭取更低刑度,包括考量母親高齡、健康狀況與照護負擔,法院在不同審級也可能出現更輕量刑,甚至獲得緩刑,讓當事人不必實際入監。
他也提到,若最終仍需服刑,對母親而言可能是一種面對罪行的方式。她在案發後主動報警並坦承犯罪,審理期間多次情緒崩潰,顯示其深重愧疚。蘇家宏認為,服刑或許能讓她在法律框架內完成承擔,也讓她在晚年獲得平靜,面對長年累積的心理壓力。
蘇家宏強調,此案凸顯照護者可能陷入的無助與絕望,社會更應關注照顧者的需求。他呼籲政府完善支持系統,包括喘息服務、可負擔的長照與心理協助,避免照護者孤立無援。他提醒,若身邊有人承擔照護角色,應給予陪伴並協助尋找資源,讓照顧者知道自己並非孤單,也讓悲劇不再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