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委楊瓊瓔。(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外媒金融時報今報導,台美關稅協議近期將公布,台灣承諾支持在美國建立科技園區,且承諾對美投資金額約4000億美元。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表示,若屬實,那這根本不叫談判,而是台灣單向迎合美國需求,送晶片又送巨額投資,政府有什麼權力把前人打拼的積蓄送給美國?她主張談判結果須經立法院審查,要經過國人的了解和同意,絕不接受黑箱。
楊瓊瓔指出,4000億美元就是約12兆,這是4年半的政府總預算。這種數字只能用「恐怖」形容,這對台灣的產業發展、人才培育和投資能力,都是重創。
楊瓊瓔表示,她早在8月就質詢過政府,歐盟承諾(3年)購買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日本承諾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韓國承諾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購買10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但是日本人口1.2億人、GDP4.3兆美元,人口和GDP是台灣的約5倍,南韓人口5100萬人、GDP1.7兆美元,人口和GDP也超過台灣兩倍,若台灣也被要求4000億美金的投資,這對台灣公平嗎?
楊瓊瓔表示,政府不斷宣稱,這次所謂談判是以「臺灣模式」,會不同於日韓模式,由企業主導、政府擔保,但所謂的「臺灣模式」,目前卻只是看到我們要把科學園區搬到美國。這樣的談判結果就是一面倒、倒向美國,但台灣換到什麼?只看到軍購給了錢拿不到、匯率被施壓、關稅至今壓的中小企業喘不過氣,人民感到的是這次談判是談的最慢、談的最高、還談的最黑箱。
楊瓊瓔強調,政府一定要在自主與談判對等性上堅守,衡量產業定位與台灣利益,並且不能把財政與產業負擔的風險當作籌碼,什麼都聽美國的不叫談判,希望政府能聽進去,且會要求政府,把談判內容送到立法院審查,要經過國人的了解和同意,絕不接受黑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