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太太收到簡訊嚇歪。(圖/翻攝自微博)
記者廖翊慈/綜合報導
河南鄭州一名王太太近日收到一張「天價水費單」,短短兩個月用水量被計算為2655公噸,金額高達2萬7千多元(人民幣,下同,約台幣11.9萬元)。王太太強調,自家既非餐飲商戶、也無泳池,日常用水正常,卻突然暴增至「兩個月能把社區花園灌滿的量」,讓她完全無法理解。
綜合陸媒報導,王太太發現異常後,已自行檢查家中室內外,並未找到任何漏水痕跡。然而,當地抄表員回應指出,若為「表後管道」漏水,即水表以後、通往住戶的管線發生問題,依照《供水合同》,該段屬用戶產權,漏水費用需自行承擔,並稱「所有的用戶都是這麼解決的」。
相關部門後續將費用按最低階梯重新計算,降至1萬多元,但王太太仍難以接受。

▲王太太表示,未發現漏水狀況。(示意圖/翻攝自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鄭州,徐州水務局也公開強調,表後管線屬於用戶責任區域,一旦漏水,水費需用戶自行買單。然而,這也正是用戶最質疑之處。
一方面,許多住宅的表後管道屬「隱蔽工程」,通常埋設在地下、牆體或綠化帶中,住戶根本無法自行察覺問題。例如杭州一戶居民曾遭遇類似情況,最終發現漏點竟位於綠化帶深處土層下,若非專業人員排查,幾乎不可能發現。
另一方面,表後部分的管線雖名義上屬於住戶,但多由開發商統一施工,或由水務公司安裝。王太太質疑,若因施工瑕疵或材料品質問題造成漏水,責任不應完全由住戶承擔,應追溯施工方或安裝單位。
目前,當地水務部門已介入,並約定在下週一與王太太協商後續解決方案,事件仍在處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