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像是洗頭形象的甲骨文引起大陸網友討論。(圖/翻攝 上觀新聞)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一則「猜猜甲骨文這是什麼字」的網帖在社交平台掀起熱議,一幅像是洗頭的甲骨文字形圖,意外引爆討論。大陸學者分析,這個字形態沒有任何對應甲骨文。截至目前,相關留言已突破兩千條,充分顯示大眾對甲骨文的高度興趣。
綜合陸媒《上游新聞》報導,近期一個甲骨文字引起廣大網友討論,文字形象顯示一人彎身探向盛器,似有線條自頭部垂落,引發網友大量聯想。
有網友直呼「這不就是在洗頭嗎」,也有人認為「像在吐」,有人認為是「沐浴」,討論留言已突破兩千條。

▲ 該圖甲骨文引起討論,專家認為紅圈圖示並非「沐」、「盜」,不宜當成甲骨文真跡。(圖/翻攝 上觀新聞)
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永革表示,正方小圖形確屬甲骨文,為繁體字「盜」(簡體為「盗」)。紅圈的甲骨文雖然表面形態與「盜」字甲骨文相似,卻並非出自現有、經過學界認可的甲骨文資料。
他強調,畫紅圈圖形不是古文字,更不是不少網友猜測的「沐」字。「從字形結構看,沒有對應任何出土甲骨文形態。」劉永革說。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教授李發也持相同看法。他指出,畫紅圈圖案「可能出自書法創作」,為了營造藝術效果,書法家會對字形、構件進行變形處理,不宜當成甲骨文真跡。

▲ 甲骨文「盜」正確字型 。(圖/翻攝 上觀新聞)
李發教授進一步指出,單純「看圖說話」是公眾認識古文字最常見的誤區。「漢字是活的文字,要將古文字置於動態發展的過程中觀察,尋繹其演變的軌跡。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認識古文字還需要瞭解文字記錄語言的方式。」
「面對古文字,大眾最容易犯的就是『憑感覺猜』。」劉永革提醒,甲骨文中象形字只佔很小一部分,判斷字義應該去專業的網站去查。「如喜歡甲骨文,就去(大陸網站)『殷契文淵』平台等權威數據庫查詢,每個甲骨文字都經過了專家校對。」
▼ 甲骨文「盜」正確字體 。(圖/翻攝 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