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退貨巨型吊牌。(圖/翻攝自微博,下同)
記者廖翊慈/綜合報導
中國網拍賣家近期為了防「奧客亂退貨」,網購服飾上出現「比臉還大」的防拆吊牌,引發大量討論。多名賣家坦言,今年以來退貨率大幅飆升,多數皆超過六成,而這類誇張吊牌是為了防堵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蹭穿」的無奈之舉,卻也遭多數買家直批,並非所有退貨問題,都來自消費者。
據《南方日報》報導,巨型吊牌雖看似突兀,本質上卻是電商生態中「信任成本」過高的縮影。服飾產業本就承受高庫存與快速週轉壓力,近年愈來愈多的「磨蹭式退貨」讓經營難度雪上加霜。公開資料顯示,電商女裝退貨率普遍落在50%至60%,直播渠道甚至高達80%以上。

不少案例顯示,部分消費者為婚禮、拍照、旅行等一次性需求購買衣物,穿過後再以「不合適」名義退貨;也有學生團購服飾參加活動後集體退貨。商家收到的貨品上常有摺痕、污漬甚至磨損痕跡,卻因平台規則傾向保護買家,難以爭取補償,只能用「巨型吊牌」增加試穿不便,借此攔截企圖「免費租借」的投機者。
產業人士認為,電商平台應善用大數據建立買家信用分級,對惡意退貨行為設定更嚴格門檻,同時給予守法商家更多保障,形成真正權責對等的市場環境。只有當規則完善、信任恢復,商家不再需要用「巨型吊牌」上鎖,消費者也能在健康的市場所中放心購買。

相關巨型吊牌話題在陸網上討論升溫,撇除濫用七天鑑賞期退貨制度的奧客,另一方多數誠實買家指出,必須退貨的原因,「怎麼不說說貨不對板,虛假宣傳,品質差,有色差的問題呢」、「我買完是真不能穿呀!尺寸品質都不符合賣時說的呀」、「發個貨一個月左右,貨不對版,絕對不能買啊」、「收到爛貨還不能退了嗎?就跟照片不一樣啊」、「女裝就真的做得很差啊」、「賣的貨跟展示的圖片,完全兩碼事,能不退嗎」、「不要以為很無辜,貨很爛能不退嗎」。
還有人指出,「貨不對版,還說巨型吊牌拆了不能退,但很多衣服沒拆吊牌根本無法試穿,有的甚至領口直接用吊牌縫死,要消費者有良心,你們女裝有良心了嗎?吊牌防錯人了」。
